您的当前位置: 情感障碍 > 疾病病因

冷漠是一种情感障碍吗喊你电影咯

这么巧你也爱电影啊

你也喜欢心理学呀

那就戳暖星一起玩耍吧

大家好,好久不见啦!

今天安利一部

不舍得安利给大家的好片~

这部电影为什么值得一看

直观感受

/

《破碎人生》

|美国|让-马克·瓦雷

杰克·吉伦哈尔|娜奥米·沃茨

克里斯·库珀|犹大·刘易斯

故事嘛,很特别。

好像在讲情感,但又不像。

好像在说失败,也不太像。

主角像坏人,又像好人。

明明穿得西装革履,又可以一秒变成敲墙民工。

这导演是不是好调皮?

来,我们开撸。

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男主,是一名成功的投资银行家,在岳父开的公司上班。

一开场,他的人生就破碎了——

妻子遭遇车祸身亡,还是他亲眼目睹。

提醒你,这不是普通的治愈片。

因为男主,一点一点一点……

都不伤心。

妻子的尸体就躺在停尸房。他在意的,是帅气皮鞋上残留的血迹。

医院的自动售货机坏了,他还有心思写投诉信。

之后,无论是参加妻子葬礼。

还是在悼念妻子的晚宴,他都面无表情,一副找抽的臭脸。

是你老婆死了好吧!装也得装一下啊!

岳父以为他在硬撑。

特地找他聊心事,安慰他。

结果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还讨论了一下餐厅的空气质量。

我才明白过来,因为这里空气好

下属以为他悲伤过度,进来表示同情。

他嘛……好像没事一样,立马开始工作了。

尼玛车祸不是你一手策划的吧?

再后面就是要谋夺遗产了吧?

还真不是——这片压根就不是犯罪片的节奏。

他只是感觉不到悲伤。

但妻子一死,他也立马变成行尸走肉。

好矛盾的男人。

想缅怀一下妻子,却连一滴眼泪也挤不出来。

回忆起与妻子认识的历历过往,还说根本不了解她。

朱丽叶是个好姑娘,心地善良

她在智障儿童学校工作

但她别的方面

我并不真正了解

最后下了个简单粗暴的结论——

我并不爱我老婆

你要说,这是什么烂故事啊,哪有这种怪人啊!?

嗳,真有,还不止一个。

机缘巧合,他认识了一个单亲妈妈,也是个怪人。

有爱她的老公,有孩子,不算很富裕,但也不担心穷。

但她也活得失魂落魄,和男主一样。

两个怪人认识了,世界就不一样了。

出乎意料的合拍,关系进展神速。

一起去沙滩旁的马戏团,看荒废的旋转木马。

男主在短短几日之间,换了个人。

这简直就跟狗血爱情片一毛一样啊喂……

但是!

他俩可没上床!

为啥?因为本片的导演是让·马克·瓦雷啊,他才不讲狗血的故事。

他擅长的,是找一个独特的切口。

让你意外地看见:

哦,对啊,这才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个人生活的阴暗面啊。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他创造了一个携带着满满负能量,却硬气地抵抗着艾滋病的牛仔。

《涉足荒野》里,他创造了一个为忘却离婚伤痛,而独自远足的中年妇女。

他一直喜欢的故事,就四个字:

独自对抗。

还不是那种你一眼即明的励志对抗。

也不是那种你会鼓掌喝彩的独自奋斗。

瓦雷的主角,如果放在现实生活里,说不定你会骂TA傻叉。

就像这片的男主角一样。

他们总是活在误解、鄙视、一潭死水的氛围里。

一点都不完美,浑身臭毛病。

他们遇到一道生活的坎,还要孤独地走出来,毫无外界助力。

在《破碎人生》里,妻子的去世,其实并不是这道坎。

他的坎,是老婆死了,我却哭不出来。

他真的不爱自己的妻子吗?

不,他不爱的人,是自己。

他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不是我的椅子,我就不关心”

这就是你要说的?

这句话此后也多次出现

当女主问他为何与自己不爱的人结婚时,他回答——

不知道,那样不费脑筋

对火车上遇到的陌生人,他态度敷衍,完全不给对方脸。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只是临时想到的

工作貌似高大上,其实他没有任何热情。

如果生活没变化,男主本来发现不了什么,肯定还以为自己特幸福,特高大上。

而妻子的死,让他彻底清醒了一把。

但光清醒有什么用?

没有出口的清醒,才真的痛苦。

看看导演是怎么高明地描述这一切的——

男主发现自己上半身感觉麻木,于是去医院做CT。

这一整片好像都是(感觉不到)

结果医生告诉他:你的心被吉普赛蛾(一种虫)吃掉了。

还尼玛有这种魔幻的心电图!

怎么办?

他尝试各种找刺激的方式——

火车上,跟人聊到一半,突然站起来,一把拉停火车。

在大街上跳稀奇古怪的舞。

最后终于找到一个神经病爱好。

拆东西。

从家里的冰箱拆起。

再到办公室的电脑。

甚至公司厕所的门。

无所不拆。

最后小东西已经满足不了他,他还跑到工地,打义工拆房子。

命题作文啊,同学们。

影片的英文原名Demolition,意为拆毁,破坏。

编剧布莱恩·斯普最初的灵感,就来源于年轻时做过的拆迁工作——

我挥动大锤,砸碎窗户,砸裂天花板,砸倒围墙。然后建筑工人才能把他们重新组合到一起。

男主的岳父在片中无意间说出了,拆东西的哲理——

如果你想修好什么

就要拆分开来

检查一切部件

然后才能再次组装起来

很明显,当一个拆迁工是很有前途的。

拆,是为了建;毁坏,是为了重组。

男主的新爱好,是他"拆解"生活的一个具象化反映。

他开始变了。

一开始,他拆完冰箱是这个鸟样。

然后他天天拆,这手艺,就开始好看了。

所以这么讲故事,才是真的冷静。

导演一点不喜欢煽情,正相反,他喜欢压着情绪。

作为一部特殊的治愈片,所有本该挑动观众情绪的场景,导演都选择了最平淡的方式。

男主老婆车祸身亡,没有血腥镜头,没有痛哭流涕。

只有一条沾血的床单。

男主和女主之间的情愫,也不落俗套。

亲热的画面,是通过剪影游戏完成的。

这可不是真亲热,只是用手比个亲吻的动作,和过家家差不多。

比起高亢的、歇斯底里的琼瑶式抒情,导演更相信暗流涌动的力量。

不仅是情绪,导演埋起细节来,简直就是心细如发。

随便数几处。

一,男主经常看一个电视节目,是猴子泡温泉。

开头提到男主职场被岳父培养,而台词正好暗合了男主内心的不满。

而到了最后,也是猴子泡温泉。

男主却看出了其中的亲情温暖,一个人在黑暗中忘了神。

二,喜欢操心的妻子,遗物中有一堆便利贴。

妻子死亡当天,他回家看到便利贴,无动于衷。

影片最后,他在车上再见到便利贴,哭了。

三,这可能是全片最小的细节,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最开始,男主起床,壁柜上的照片,是自己。

最后,起床时,照片已经换成了妻子。

两个画面,机位角度未动分毫,光暗色调相差不远。

但男主的感情,已经产生天壤之别。

通过这些细节的逐渐堆垒、革新。

男主终于走出死循环。

在我看来,这其实不是一个怪人的故事。

这是一个时代的故事。

男主,很像王朔笔下的“橡皮人”。

当你一旦认清事实,你就永远无法否认,回避,自欺欺人了。我带着我那副惨白,发着橡皮光泽和质感的面孔走在街上,任何人哪怕是白痴也能一眼认出我的非人。

——《橡皮人》

据说,还真有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提出过一种和“橡皮人”类似的病症——

“职业枯竭”(jobburnout)。

特征是情绪枯竭、才智枯竭、生理枯竭、价值枯竭,既去人性化,也无成就感。

看到没,这不是个例,恰恰是现代一种普遍的社会病。

高压、重复的生活,让我们获得虚假的安全感。

我们都习惯了欺骗自己。

火车上的陌生人,在捏造自己的人生。

女主也在欺骗自己,告诉自己应该满足。

她的同性恋儿子,反而是整部片最勇敢的人。

如果说别的治愈片,是引导人走出悲伤的阴影。

那么《破碎人生》的不同,则是让主角走出自我欺骗的阴影。

悲伤,反倒成了清醒的良药。

你以为自我欺骗这件事,跟你无关?

仔细想想,这件事你每天都在干。

然后你剁手,发誓,明日复明日。

那根本没什么卵用。

身为这个高压社会中的凡人,我们都有内心阴暗的一面。

区别在于——

你有没有勇气,把一切推翻、拆散,再重建?

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在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呢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ghc.com/jbby/835.html